1、激趣游戏
据了解,此次教学决赛展示活动主题为“红色领航,聚焦素养,展示自我”,经过初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,共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地理、化学、音乐、班会7门课入围决赛,7位老师将景炎生本教育理念演绎得精彩纷呈。赶紧跟着小编一睹为快吧。
展开全文
▲主持人李季老师
语文课品一壶好酒
周沙沙老师的语文阅读课以《水浒传》整本书为材料,展开了《水浒传》名著中的“酒事”讨论。课堂设计以四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,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、人物分析、情感升华等形式,对《水浒传》名著中的不同饮酒故事进行了深度分析,同学们因酒说故事、以酒论英雄、品酒见匠心,常常妙语惊人。最后,周沙沙老师还引导同学们进行了“水浒中的匠心”的深层思考。通过这样一堂课,同学们对于名著《水浒传》有了全新的解读,也感悟到了“读一本好书,如饮好酒其味无穷”的道理。
观课团点评
曾予老师:
这是创新与挑战并存的一堂课。整本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,但目前来说,这种方法仍在摸索阶段,周沙沙老师的教学案例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,同时也是创意和效能并存的一堂课。以“酒”为切入点,因酒讲故事,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。在课堂设计环节,通过四个活动的巧妙设计,让学生由浅入深,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英雄人物入手,再层层推进到情节、风俗、主题等意蕴中,进入深度阅读,提升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。
英语课做温暖奶昔
雷秀老师带来了一堂“美味”的英语课。课堂根据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中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? 一文展开,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任务,让同学们学习了制作奶昔的相关单词,也学会了用英语表达做奶昔的操作过程。在课堂上,大家还动手操作体验了亲手做奶昔的乐趣,将英语应用到生活中,同学们在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,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变得更加鲜活。分享奶昔的过程中,大家也明白了乐于分享、乐于表达爱的意义所在。这堂“美味”的英语课,始终充满着浓浓的爱意。
观课团点评
陈莉双老师:
这样的听说课,既有活力又有深度,同学们通过表达和亲手制作奶昔,感受到了过程的真实,同时也符合《课程标准》中的教学理念,让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变得鲜活起来。话题来源于教材,设计高于教材。课堂用谜语导入话题,在不动声色中突破了重难点词汇,将“学做奶昔”这一主题升华成为一个有温度且贯穿始终的主题。整节课通过读图、排序、匹配、听音、填词等有梯度的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活动,用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推进课堂,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。
数学课测排球半径
如何利用一把教学三角板,测量出一个排球的半径?刘浩浩老师在数学课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。数学课《切线长定理》从贴近生活的实践问题出发,激发学生的兴趣,建立起数学模型。同学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课堂板书、补充问答等方面表现积极,课堂气氛特别活跃。在层层递进的思考和知识梳理中,同学们的思维多面多点展开,通过勾股法、面积法、相似法等一题多解的方式,解决了“排球半径测量”的问题,同时也将本堂课的思维推向了新的深度。
观课团点评
谢红兵老师:
刘浩浩老师的数学课是一堂“四有好课”。有价值,贴近生活,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;有艺术,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如树枝般生长,是真正的“生本课堂”;有深度,问题开放,学生通过观察、发现、思维转化,将问题多维化、高阶化;有内涵,课堂内涵丰富,数学抽象、逻辑推理、数学建模、直观想象、数学运算、数据分析这六大数学核心素养都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呈现。
地理课游热带地区
王力老师的地理课特有看头。首先,通过短片和生物老师对亚洲象、骆驼刺、树懒、瓶子树四种生物模型的讲解,学生对热带环境有了一个初步了解。紧接着,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连线游戏,了解了四种生物模型分别生活在四种热带气候中。在此基础上,同学们通过对地理图形中的时间、气温、降水等因素的分析,对每一种气候特征进行了深入了解。随后,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,对全球热带气候类型地区分布设计了手绘图,纷纷化身小老师读地图、说地图,从热带雨林谈到降水分布,从气候变化谈到动物迁徙,雄辩滔滔,令人叫绝。课堂的最后,得出了“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”的人生感悟,升华自如。
观课团点评
段维维老师:
这不仅是一堂地理味十足的课,也是一堂蕴含生物味的综合课,更是一堂回味绵长的生命教育课。学会读图、分析各种类型地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技能之一,课堂活动围绕地图展开,同学们通过精妙设计的引导,增强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。课堂充分体现了生物、地理两个学课知识的融合的特点,这是地理组在“双减”背景下对于学课融合的一种课堂探索。王力在本节课中,老师牢牢地把握住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的这一主线,体现了“立德树人”生命教育深度。
化学课问诊小铁钉
王文武老师的化学课堂化身“景炎急诊室”,一颗小铁钉生锈了,学生作为“主治医生”,会怎样帮助这颗“小铁钉”呢?首先需要“查找病因”,分析出铁钉生锈原因。接着,对“小铁钉”进行“手术治疗”,同学们通过对比几种家用清洁剂和白醋的除铁锈效果,得出了“小铁钉”的“治疗方案”。然后,通过一步步的讨论,同学们得出“小铁钉需要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”、“制作合金”等多个治疗结论。最后,通过“书写病历本”的方式,同学们还找到了生锈铁钉在生活中的其他价值。
观课团点评
杨玲老师:
整堂课贯穿着情景式教学方法,从“小铁钉求医”、同学们化身小医生帮“小铁钉”找病因、做手术、给医嘱、写病历、找价值的线索,进行教材知识点学习,同时还拓展了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等知识。课堂细节把握得当,注重课堂的生成。这节课既有趣又有用,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,感受到了实验探究的快乐,而且提升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。
音乐课唱曲黄梅戏
周璐老师的戏曲课,选用了黄梅戏中经典剧目《打猪草》选段《对花》一曲,从戏曲节奏导入,了解到戏曲中的节奏表达被称之为“锣鼓经”。戏曲唱词发音和节奏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之处?戏曲唱词音准如何把握……周璐老师带领同学们一步步深入探索,学习念唱词、独立思考动作创编、小组合作展示动作、学唱衬词衬句、借助锣和鼓等乐器配合,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了一段黄梅戏的表演。最后,老师也带领同学们了解黄梅戏的故事,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。
观课团点评
向光明老师:
周璐老师的这堂音乐课在课前引入部分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以一曲律动操开启了这堂激情满满的音乐课。课堂上,教师音乐专业素养扎实,课堂节奏把控好,有重点和亮点,不仅引导学生对戏曲知识有了新的认知,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。老师引导得法,学生学有所成,课堂自然生成,不着雕琢痕迹,是一堂综合素养高的戏曲音乐课。
班会课致敬苏炳添
今年夏天,苏炳添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, “苏神”是如何修炼出来的?黄婷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他的世界。课堂一开始,黄婷老师设计了“挑战不可能——穿越A4纸”的小游戏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,思维方式的转换,很多时候也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。接着,大家以苏炳添的故事为基础,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,从而得出了成长型思维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助力苏炳添修炼成“神”的结论。最后,同学们通过成长型思维中直面问题、正向思维、设置低难度的挑战和悦纳自我的四个步骤,找到了解决生活中困扰的有效方法。
观课团点评
陈金娇老师:
这堂班会课,课堂热身游戏引人入胜、发人深省,达到了课堂目标;课堂环节设置,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理倾诉平台;课堂活动,学生有总结、有感悟,老师有提炼、有指导,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环节。课堂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,既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引领,又排解了学生的心理困惑。课堂针对学生常出现的情绪进行设计,很好地融通了学生的心理。素材选取体现了时代感强,也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。
学校常务副校长罗希在最后的听课总结中指出,7位老师为大家奉献上了非常精彩的课堂,他谈到对这7堂课的印象时,说:“大家不同,大家都好.课堂好在一直都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学生情感,关注学生态度,这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生本教育。更重要的是,老师们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,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。同时他还分享了他心中“好课堂”的标准,即要有效能感、结构感、节奏感、体验感、品质感,更应该要有学科味。
比赛最后,校长助理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川柏宣布比赛结果。刘浩浩老师、周璐老师荣获一等奖,王文武老师、王力老师荣获二等奖,雷秀老师、周沙沙老师、黄婷老师荣获三等奖。校领导分别为获奖者颁奖。
据了解,“景炎杯”是我校为28-35岁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师设立的教学竞赛,该项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。本学期的赛事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:一是呼应政策,紧扣“双减”,立足课堂建设,创新驱动,赋能教师;二是注重标准引领,涵盖生本标准、素养标准、创新标准、学科标准、彰显教学主张标准等;三是多维度结合,有表现信息素养的微课制作比赛,有表现命题素养的原创命题比赛,还有表现教学素养的现场教学比赛。
此外,我校还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设立了“青蓝杯”、“挑战杯”、“长海杯”等教学竞赛,四大赛事循环进行,覆盖每个学期,旨在以课堂提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速,拉近课堂增效与教师成长增质的关系,以此促进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的形成,打造更强大的景炎教师团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